衡水:摘掉“黑帽子” 全力守护绿水蓝天
发布日期:2019-08-08 09:41:13 来源: 作者:

人民网石家庄8月6日电 (付兆飒)大力搬迁了周边413家企业、作坊,拆除了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;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“三线一单”,坚持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并重;对4762家涉气工业企业“一企一策”、精细化减排;年底前,9段黑臭水体和1712个农村纳污坑塘将实现“双清零”……通过走绿色发展、生态优先之路,衡水在大气污染防治中,摘掉了空气质量全国后十的“黑帽子”。

为守护好衡水湖生态环境,近年来衡水下大力搬迁了周边413家企业、作坊,拆除了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,封堵了所有的入湖排污口,更换燃油船为电动或燃气动力船,一次性全部取缔了1.38万亩网箱、拦网,收割蒲草20万平方米、清除淤泥80万立方米,在环湖周边增加生态涵养林1万亩,实施引黄、引卫等跨流域调水工程,衡水湖水环境明显改善,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,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600个/立方厘米,鸟类由保护区刚建立时的286种增加到323种。衡水市市长吴晓华表示,“衡水湖真正成为了衡水的绿肺、鸟类的天堂。”

今年3月1日起,衡水市首部地方性法规《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》正式施行,该法规针对保护区域、管理体系、水质、水位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规范。吴晓华表示,“下一步,我们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的同时,将保护区核心区、缓冲区及实验区中对生态有重要影响的32个村庄1.8万人进行生态搬迁,分两期5年完成,计划总投资121亿元,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衡水湖保护区的影响。”

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、推进节能减排,衡水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“三线一单”(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、环境准入清单),坚持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并重,以环境污染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。据吴晓华介绍,2017年以来,衡水市大力开展“散乱污”企业整治,先后开展了10余轮次拉网式排查,仅安平一个县就排查整治1578家,关停取缔847家。“这些低端企业腾出的市场空间,迅速被一批规上企业、优质企业补上。”吴晓华说,“全县丝网生产总量不降反升,不仅收到了良好的环保效益,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也同步得到提升。”

“针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际,衡水市依托工业园区开展污染集中处理和第三方治理,通过‘一厂一管’,实现专业、集约、高效治理。”吴晓华介绍道,衡水高新区携手航天凯天公司,探索出了引进专业公司、建设专项工程、搭建专门平台的“三专”模式,大幅改善了区内环境质量,相关做法列入国家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。此外,衡水市还组织制定特色产业行业达标排放标准,实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全口径差别化管控措施,对4762家涉气工业企业“一企一策”、精细化减排,目前已经确定23家标杆企业、103家民生免停产企业和511家一级响应外不停产企业。

为全力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,衡水市建成“两网两系统”(空气质量监测网、污染源自动监控网、监管交办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),线上实时掌控环境信息,线下及时处理现场污染问题;出台了史上最严的“1+27”系列文件,成立最高规格的环保委员会,一周一主题,一周一调度,实施压煤、优企、抑尘、控车、增绿五大攻坚行动。吴晓华总结道,“目前,农村已发展气代煤、电代煤67.8万户;116家重点污染源完成达标整治;主城区134个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治理措施,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范围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……”

吴晓华表示,“下一步,我们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,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大空间布局,真正把绿色生态的理念落实到城区、园区布局上,落实到企业、行业准入上,落实到具体项目上,让绿色真正成为衡水发展最亮的底色。”

【免责声明: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。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站不承担责任。谢谢监督!】